
图为张家界市城区三角坪战国时期陶豆
慈利县赵家岗乡陶土资源比较丰富,储量达到5亿立方米,分布在天鹅、天山、麻山、广垭、碗田等村。在元代末期,赵家岗的土家先民开始烧陶。在20世纪80年代,该乡制陶产业达到鼎盛时期。曾经兴办天鹅、天山、广垭三个村办陶器厂,私人作坊、农户联营多达30余家;乡企业办耗资40万元,从潼关引进先进工艺,兴办两家乡办陶器厂。全乡从事制陶业人员达到1000余人,制陶业成为该乡支柱产业。传统的手工制作与现代的半机械模具制作相结合,大批量生产烤烟所用烟管。人们生产的钵、坛、水缸、油盐罐等传统陶器,远销湖北省恩施州等地。该乡天鹅村陶器厂是一家仍在制造陶器的集体企业。按照制陶工艺流程,第一道工序是做泥坯。如需陶器表面光滑,就在泥坯兑上釉料。釉料配方不同,烧制出来的器皿颜色也就不同,常见的有板栗色和青色两种。其次是装窑。窑匠装窑技术决定一窑能出多少成品。把泥坯烧成陶器成品是最后一道工序。2012年9月,慈利县文化馆申报的传统技艺《做窑货》被张家界市人民政府列入张家界市第三批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作者戴楚洲系湖南省地方志专家库专家)
撰稿:戴楚洲
审核:熊文渊
更多咨询请点击http://www.yjz.top/website/index.php?_m=wp_frontpage&_a=index&id=5&sessionid=bc17fdf28adc2f96b121336c4d53c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