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邮箱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电脑版          手机版
关注我们 |      
名称描述内容
观 点
武陵山区交通运输变迁
来源:原创 | 作者:戴楚洲 | 发布时间 :2024-09-25 | 1100 次浏览: | 分享到:


 

中国远古人类的落、城是沿着河流与道布局的,古道古交通的产物武陵山区山峦起伏,绵延千里山高坡陡,溪河纵横交通不便,运输艰难。道路坎坷不平,只宜背负。武陵山区古代交通运输有水路交通运输和陆路交通运输,交通运输一直是制约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瓶颈”。千百年来,武陵山区历代各族祖先修路架桥,制作运输工具,或者乘船捕鱼捞虾,运送货物;或者背着“背篓”行走于山道,背出板栗和红薯等特产,背回食盐和布匹等商品。 

     
     
水路航道滩险水急,礁石接蹱,险象环生,行船维艰。澧水干流航道的两河口、南岔、桑植县港朱家台码头、苦竹寨、温塘集镇码头、永定城港南门码头、溪口集镇、岩泊渡、慈利县港北门码头等港口、码头是各族先民和客商往来要道。水路交通运输,土家先民最初使用木筏、木排、竹排。之后,发明了独木舟。舟楫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廪君部落的“土舟”。宋代朱辅在《溪蛮丛笑》中说:五溪“蛮地多楠,有极大者,刳以为舟。”后来,发明了有骨架的木船,如搬搬船、鸬鹚船、划子船、舢板船、厚板船、乌篷船、木帆船、机帆船、渡船、鱼船、蛇船、龙船、彩船、歪屁股船、舵笼子船和驳船等。古代竹枝词描写了土家人在慈利县永安渡赛龙舟的热闹场面:“永安渡口戏龙舟,画鼓彩旗汗漫游;未识锦标谁夺得,替郎欢喜替郎愁。”又云:“水声鼎鼎鼓声张,齐上龙舟打浆忙;最是键儿身手好,锦标队里过端阳。”在澧水行船,多靠拉纤撑篙。土家汉子边摇桨,边唱澧水船工号子、九澧船夫曲,把桐油、茶油、茶叶、药材、木材、木炭、木雕、木桶、土漆、土碱、牛皮、铁矿等土特产品运出洞庭湖,经过长江,销至江浙一带;又从长江下游运回海盐、海带、丝绸、棉纱、布匹、陶瓷、铜器和煤油等百货商品。

陆路交通运输古靠官方驿道、民间栈道连,沿路修建驿站、铺和客,形成“驿文化”驿道具有路的功能朝廷与地方政府之间纽带 驿古代专供传递公文和过往官吏中途餐宿、换马的地方元明清土司时期,武陵山区所修驿道包括湘川驿道湘黔驿道等。过境湘川驿道自长沙市经过益阳市和常德市,进入慈利县和永定卫,后至永顺县。过境湘黔驿道从湖北省公安县南平集镇,经过澧州和石门县,进入慈利县和永定卫,后至古丈县田家洞。许多军人和商人从慈利县城经垭门关,沿着栈道至索溪峪军邸坪;后经百丈峡进入水绕四门,穿金鞭溪,越化香坡,落野鸡铺,抵达中湖,形成古代“峡谷街市”奇观。桥梁建筑有石拱桥、岩桥、木桥、花桥、廊桥、三板桥、竹缆桥和铁索桥等。石拱桥有独拱桥、多拱桥,独拱桥两头砌石堡,一拱横跨溪床,多拱桥中间砌石墩,拱拱相联。永定区砥柱桥、慈利县零溪镇燕子桥、苗市镇茶林河桥、二坊坪乡龙亭桥和九溪卫七里桥等均为知名的石拱桥;小溪上面,土家先民架有“木屋花桥”。

花桥墩上木廊只有一层,或者一层一檐。桥面上建廓者,意在保护桥梁免遭雨淋朽坏,又可供路人小憩。土家花桥设计独特,装饰华丽,由桥墩、桥廊两大部分组成。桥墩用岩石砌成,以桐油石灰或水泥缝合,呈梭子形上下排列。墩子铺设桥木,以柏树、楠木为佳。桥木上面再铺横板,厚约2寸。横板比桥木宽,两边等距离形成飞悬之势。花桥核心部分是桥廊,架在横板上,由木质柱梁组成。要立中柱、立檐柱,两头边缘处立亮柱,上穿棋筒架过梁。檐柱下脚部分安装坐板,亮柱下脚部分安装靠板,中间形成过道,宽约2米至3米。桥廊建设注重土家风格,屋脊堆制罗汉,四方飞檐翘角。翘角上有的搬鳌鱼,有的做喜鹊。土家花桥是民间工艺经典,有能力设计、施工的匠师不多。此类桥梁佼佼者,当推龙山县洗车河花桥、桑植县仓关峪花桥、慈利县溪口花桥、印江县汪家沟共济桥、德江县楠杆花桥、思南县筑溪佛圆桥、松桃县大路花桥、石阡县汪河花桥和永定区马头溪花桥等。龙山县洗车河镇“洗车河花桥”由清代乾隆四十五年(1780)绅士萧家霖等人倡修。桥有三孔,为石磴木面花桥。桥顶画有太极图形;两边桥帘刻有各种花纹;走廊两边建有木栏杆,并设平板坐凳,便于休歇。德江县楠杆花桥建于清代道光二年(1822年),长15米,宽5米,木质桥面巧建三重檐、四角攒尖顶长廊。其廊造型颇为特殊:底层为歇山顶长廊,顶层为攒尖顶阁楼,上层、下层两侧增建两个悬山顶屋面,空间组合灵巧,建筑层次丰富,视觉效果良好。

花桥长廊之所以如此修建,与其特殊功能密不可分。原来桥廊上的建筑物内供有观音菩萨和杨泗将军,实为建于桥上的“杨泗殿”和“观音阁”。慈利县溪口镇杜家溪修建于清代光绪年间的“土家木屋花桥”,四角飞翘,雕梁画栋。永顺县老司城附近保留多处木屋花桥。永定区王家坪镇马头溪村至今保留一座古老的“木屋花桥”。桑植县贺龙故居木屋花桥既长又宽。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老磨湾西北500米处的土家花桥“展卷桥”,雕梁画栋、朱漆彩绘,由著名作家沈从文题写桥名。永顺县大坝乡向凤生于2003年在张家界公园美食一条街建了一座土家花桥,长25米,宽9米,气势壮观,深受游客喜爱。土家人在水浅的溪河中,置若干方形石磴,宽约半米,一步一墩,步步相连,直达对岸。未涨水时,只要没淹跳墩,行人就可跳过岩桥,到达彼岸。

土家祖先行走陆地,人力运输工具多为背篓、篓、笮笼、背桶、背架、背带、担、千担、箩筐、撮箕、竹篮、麻袋轿乘和羊角叉。后来使用畜力,骡驮、马车和独轮车成为交通工具。古代,武陵山区土家道路只有泥巴路、砂子路、石板路和猎路。土司时期,每个土司建有用青石板铺面的官道,并且修建驿站和“六角凉亭”。土官出行,由轿夫抬轿。建国初期,慈常公路和大慈公路通车。土家族人在山坳有风处修建“六角凉亭”,飞檐翘角,状似茶铺。亭修木凳,以供行人躲雨、歇息。土家凉亭以楠木作柱,上尖下圆,雕花镂空,工艺精细,古朴秀美。慈利县江垭镇保存的明代建筑梅花殿顶为“六角出檐”。土家山寨随处可见“指路碑”,它是一种上圆下方、长条形的碑石。山道三岔路口立的指路碑用箭头标明东南西北可去某处,此碑专为外地行人指点迷津,是行善之举。“修桥铺路造凉亭”是善事,对社会有益处。所以,土家族人纷纷出资出力,修建桥梁,补修道路,不断改善交通条件。有些路旁修歇墩、挖水井,供人歇息时乘凉、饮水。故土家歌谣唱道:“大路凉水凉悠悠,有人吃来有人修;我郎此回修一次,让它清凉又长久。”土家传统运输工具背篓品种多,用途广。孩子长大以后,就用竹篾编织“丽背篓”。土家姑娘出嫁,要用“花背篓”作陪嫁。女儿生了小孩,娘家送个“儿背篓”,即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唱的《小背篓》。摘玉米、小米,则用“高背篓”。砍柴就用“柴背篓”。扯猪草、背杂物要用“胯皮背篓”。赶场、走亲时,男女都背背篓。古代描写背柴的竹枝词反映土家先民的艰难生活:“采薪妇女善持家,足上山坡手绩麻;步入深林脚小息,干柴满肩出烟霞。”又云:“丁丁伐木向高岭,担荷斜阳下茂林;好共负篓城市去,卖钱买米度光阴。”

要致富先修新中国建立以来武陵山区各级党委、人民政府组织各族群众修建省道、县道、乡道等公路,致使武陵山区交通状况得以改善,甚至出现车水马龙现象。现在,武陵山区土家山寨村村通了公路,区县之间修高速公路,国家修建的铁过境武陵山区多数区县武陵山区土家族人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沿着康庄大道阔步迈向小康社会。张家界市境内铁路营运里程214公里。张家界火车站位于永定区官黎坪办事处,是湘西北最大的火车站。焦柳铁路贯穿张家界市境130公里,已经开通直达郑州、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广州、南宁等多趟旅游列车。2019年12月,黔张常铁路开通运营仪式在张家界市举行。黔张常铁路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重庆至长沙至厦门主通道的组成部分,线路在黔江站与重庆至怀化铁路连接,在张家界市城区与张吉怀高铁连接。2021年,张吉怀高铁建成通车。2023张家界市公路通车里程9283公里。其中,2005年通车的长张高速公路把张家界市拉入全国高速公路网络以后,张花高速、张桑高速、安慈高速等高速公路相继通车。张家界市城区至武陵源、大峡谷、天门山、茅岩河和凤凰古城等景区均有等级公路连通,核心景区武陵源各个景点之间也有高档次的环保客运车运行,方便广大旅客游览。(作者戴楚洲系湖南省地方志专家库专家)

撰稿:戴楚洲

审核:熊文渊


观 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