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邮箱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电脑版          手机版
关注我们 |      
名称描述内容
观 点
张家界土家竹竿舞
来源:原创 | 作者:黎德明 | 发布时间 :2024-04-21 | 2104 次浏览: | 分享到:

年,黎德明和妻子万美翠在武陵源创办了乐乐幼儿园,他俩在幼儿园以及附近社区传承土家族竹竿舞。于是,土家族“竹竿舞”在武陵源悄然兴起。

“土家族竹竿舞”第一传承人黎大善,他在原有黎族竹竿舞的基础上创新发展, 使服饰、道具、音乐及舞蹈内涵上均具有独特的土家民族特色。

在音律方面,伴以鼓点,与竹竿有节 奏的碰撞声、舞者的跺脚声和演唱声混响在一起,表达了土家人狩猎或丰收后的 喜悦,表现形式古老,具有原始生态美。

哦嗬喧天,具有野性美。土家族长期居住在山中,人户稀少,旧时交通闭 塞、通讯不便,传送信息都用“哦嗬”,谁的“哦嗬”大,谁的声音响,谁就是传话人或者头人。“哦嗬”成为土家族竹竿舞的特征,具有一定的野性美。

姿态多样,具有形态美。表演者分为两组,一组人员为持竹者,一组人员为跳舞者。持竹者姿势有坐,蹲,站三种,变化多样。碰击竹竿与鼓点与播放的音乐一致既有节奏,又有规律。跳舞者要在竹竿分合的瞬间,不但要敏捷地进退跳跃,而且要潇洒自然地做各种优美的动作。竹竿的开、合、击、打,舞者的腾、跳、移、 挪,快、慢、高、低都要统一协调,每个动作都具有形态美。

简单易行,具有群众性。土家族竹竿舞不受场地限制,田间地头,屋场、路边,多则几十人,少则五、六人,便可自娱自乐;土家族竹竿舞不受时间限制,多则 半天,少则几分钟都可以进行;土家族竹竿舞不受乐器限制,没有鼓、锣和其他乐器, 石头可以当鼓,扯片树叶成为木叶可以伴奏。

武陵源乐乐幼儿园培养了覃文思、安甲秀、唐晴等一批传统民族舞蹈幼师,通过开设非遗课程,让上千名幼儿学会并能够表演土家竹竿舞。由于此舞种对于培养合作创新、团结意识、集体意识、大局意识大有教益,又娱人娱已,陶冶情操,且有很强的健身作用,同时对丰富当地群众文化生活也有极大促进,故经过传承、通过乐乐幼儿园表演队先后在武陵源区索溪峪、军地坪街道等各社区的展演,得到广大居民的好评和支持,掀起积极参与的热潮,也吸引部分游客的参与。目前此舞种传承范围覆盖到武陵源区其他乡镇,以及周边的慈利县、永定区的土家聚居地和部分幼儿园。20244月,武陵源区乐乐幼儿园被湖南省非遗促进会授予“非遗传承基地”称号。

撰稿  黎德明

审核  熊文渊

 

 

 


观 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