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邮箱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电脑版          手机版
关注我们 |      
名称描述内容
观 点
熊伟:非遗+教育是传承与创新的新路径
充分利用现有非遗教材资源,在幼儿园或校园成立“非遗青少年儿童成长中心”,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来“活化”非遗,转变为独特魅力的教育资源库。
来源:原创 | 作者:熊伟 | 发布时间 :2023-06-08 | 1671 次浏览: | 分享到:


熊伟,男,白族,1975年5月生,湖南桑植人。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长期从事于幼儿教育事业,热爱幼教,喜欢儿童。以儿童为出发点,致力于幼儿园的装备及其文化建设,关注留守儿童、特殊儿童的发展,在张家界期间,为张家界儿童福利院、张家界爱心林学特殊教育学校慈利三官寺土家族乡大泉村留守儿童等做了相关公益活动支持,捐建儿童书吧等等。积极推广与落实民族民俗文化及非遗的传播,在幼儿园,积极推进非遗文化传承人入园科普、教学等活动。

充分利用现有非遗教材资源,在幼儿园或校园成立“非遗青少年儿童成长中心”,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来“活化”非遗,转变为独特魅力的教育资源库。

   推动“非遗进校园”,培养学生(幼儿)文化认同。通过建设非遗传承基地的方式,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探索成立“非遗传承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弘扬非遗技艺、传承传统文化,发挥好非遗人才“传帮带”作用,进一步促进本土非遗项目传承,同时让青少年了解本土历史文化和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提高文化自信。

   依托“非遗+教育”,发挥教育实训优势。将非遗传承纳入教育体系,常态化开设非遗课程,定期邀请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走进课堂,结合自身传承经历,和学生们面对面交流,讲解相关历史渊源,传授非遗项目的传统技艺技巧。此外,聘请非遗项目传承人参与特色课程建设,共同探索校(园)本教材工作,把本土非遗文化资料编撰成适于青少年(幼儿)学习的教材读本,建设校本教材资源库,达到“非遗在校园扎根”的目的。通过将非遗纳入教育体系、打造特色通识课程、融入专业课程等方式,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实训场地及专业优势,对学生进行系统化、专业化培养,实现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让非遗技艺发扬光大。

   鼓励“实践+创新”,探索非遗活态传承路径。连接劳动教育与市场需求,扩大社会影响力,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鼓励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以创业目标为就业重点,融合市场需求,设计“非遗”项目文创产品;引导旅游导游专业学生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挖掘提炼本土非遗内涵;支持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探索电商及短视频平台非遗“带货”形式,为本土“非遗”赋予新的生机和活力,共同走出一条推动张家界非遗“活态传承”的新路径。

  编审:熊文渊


观 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