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德明:张家界土家竹竿舞项目负责人,资深幼儿教育天使人,武陵源区新经济组织协会副会长,张家界市非遗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党支部副书记。武陵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副主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社会主义文化自信。非遗课程进校园是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非遗课程进校园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对学校和学生意义重大。
一、非遗课程进校园的意义与价值
1.落实立德树人,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和人文情怀
非遗课程走进校园,可以有效地扩大学校教育的广度和深度,这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方向,也是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的保证,是提升学校教学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转变学生道德教育工作的一条重要途径。开设在学校中的非遗课程,可以让原本单调乏味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富有弹性,不仅可以让学生们体验到非遗项目优秀的技艺,还可以对伟大神圣的民族精神进行传承,同时还是德育、美育内容的一个重要来源。学生通过学习,既可以充实自己的文化内涵,也可以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和人文情怀,让他们学会了做人。所以,非遗类课程在学校教育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开展非遗类课程走进校园,对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2.树立文化自信和增强学校软实力
非遗文化是前人留下的宝贵财富,对其进行继承和创新,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事业。非遗文化走进校园,是目前国家对非遗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实践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把非遗文化融入到基础教育中,让学生们树立起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从而达到文化育人的目的。非遗文化走进校园,其运用价值主要体现在“立德树人”的理念上,它在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广大学生的人格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树立文化自信,提高学校软实力是目前非遗课程进校园的价值所在。“文化自信是国家、民族的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学生的文化自信需要从小培养。非遗进校园,能让学生近距离接触民族文化,亲身体会中华文化是如何地博大精深,让学生对国家优秀文化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进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另外,学校的发展同样也需要一份文化自信。以非遗课程进校园为契机,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校的软实力,使学校在文化教育方面迈出了先进的一步。同时,非遗文化的教育在学生的心灵中播下创新的种子,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储备了优秀的人才。
3.弘扬优秀文化,引导学生传承和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0月15日召开的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同时要求:“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非遗文化进校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保护我国渐渐消失的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重新在人们心中牵拉起那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弦,学校教育不再是单纯的文化教育和思想教育,而是把中华民族优秀的传承思想融于其中,充分发挥非遗传承人和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校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开展非遗课堂、主题论坛、成果展示等系列活动,从而提升学校的文化传承力,教育学生在时代发展过程中也不要忘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因此,非遗课程进校园为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培养了强大的学生力量,也为我国传统优秀非遗文化的创新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非遗课程进校园的相关策略探究
1.增强非遗教育的重视度
目前,非遗文化进校园有很大的优势,一方面有利于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另一方面有利于拓展本区域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但是,非遗课程是新生课程,且在现行教育体制下非遗课程未被编入国家的常规教学体系,一些教育部门对非遗课程进校园的作用、意义认识不足,从而导致非遗教育无章可循,无的放矢。此外,很多家长和学生意识不到非遗文化教育的好处,导致非遗教育的开展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学校在开展“非遗课程进校园”之前,校领导首先要提高认识,其次学校应该进行大力宣传,让大家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对学生教育的必要性,从而加强对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践行非遗文化教育,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才能得到提高。
2.制定相关的政策支持
政府各机构,特别是教育系统,应该对国家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精神进行广泛宣传和贯彻,让人们认识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基础文化教育工程,是政府及教育文化部门的共同使命。所以,为了保证学校能够有效地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需要政府相关部门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从根本上推动学校的非遗文化教育,提高学校对非遗文化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为国家增强文化自信,弘扬和传承优秀文化,搭建“非遗”进校园的平台,铺平道路,结出硕果。
编辑:熊伟
审核:熊文渊
联系电话:18974411345
E-mial:45970226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