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邮箱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电脑版       手机版
合作成功
她是幼儿园园长,对张家界土家竹竿舞情有独钟
来源:原创 | 作者:熊文渊 李伊忠 | 发布时间: 2021-11-29 | 745 次浏览 | 分享到:

      奇峰三千,秀水八百。这是对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的真实写照。其实,在这世界旅游名胜之地,还蕴藏了璀璨的名族文化,土家竹竿舞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

万美翠(左)指导老师们跳竹竿舞

      竹竿舞理事悠久,据考证已有千年历史。张家界土家竹竿舞源于清末,创始人为慈利县杉木桥镇黎大善,他于光绪年间去岭南谋生,向黎族人学得“竹竿舞”,回家后传给儿子黎成华以及相邻乡亲。黎家父子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把黎族“竹竿舞”和本民族文化相融合,注入大量的土家族文化元素,形成了“土家族竹竿舞”。

      张家界土家族竹竿舞第三代传承人万美翠,系黎成华儿媳妇。1968 年 12 月生,中共党员,大专文化,现籍武陵源,任“乐乐幼儿园”园长、园党支部书记。

      万美翠自幼爱好歌舞,并考取幼师。毕业后从事幼教,业余时研习《幼儿传统舞蹈》《土家传统音乐舞蹈》等理论,先后师从黎成华、万仁贵等,成为土家竹竿舞的集大成者。她与丈夫黎得明于1999年创办武陵源乐乐幼儿园。教学中,她结合土家幼儿心理和身体特点,对土家竹竿舞不断改造创新,获得社会的广泛好评。她精心培养覃文思、安甲秀、唐晴等幼儿教师,传授他(她)们“土家竹竿舞”的所有技艺,带出一批幼儿传统舞蹈幼师。2016 年,武陵源区乐乐幼儿园开设非遗课程,将“土家族竹竿舞”正式作为民族传统舞蹈。

万美翠指导老师们击鼓

      土家族竹竿舞的道具多采用土家传统的手鼓、小锣,服饰为土家族传统节日盛装;舞蹈动作源于本土传统生产生活,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在表演内容上,植入土家民俗和土家故事,赋予竹竿舞表演情节。

      土家族竹竿舞主要内容和表现形式有两种,一是“并列跳”,一般是两人击鼓,四人敲竹竿。敲竹竿的分两组,对面而坐,按照音乐和鼓点,分合敲碰竹竿;舞蹈者在竹竿分合的瞬间,根据“开合分开合”的口令敏捷地进退跳跃。二是“十字竹跳”。也是两人击鼓,四人敲竹竿。敲竹竿的相对或坐或蹲或站,成“十字形”交叉。跳舞者各人站在特定方位,顺时针或者逆时针地在竹竿分合的瞬间进退跳跃。另外还有“单腿跳”和“牵手跳”等。

      土家竹竿舞刚劲粗狂,具有原始美。动作多土家传统生活气息,音律伴以鼓点、竹竿节奏,杂以舞者的跺脚声和演唱声,并伴有简短的原始吆喝,表达了土家人狩猎、耕种或丰收后的喜悦。

土家竹杆舞姿态多样,具有形态美。持竹者姿势有坐、蹲、站三种,竹竿的敲击有开、合、击、打,音乐的节奏有快、慢、高、低,舞蹈者回应着旋律敏捷地进退跳跃,腾、跳、移、挪。场景丰富多彩,舞蹈协调整齐。

万美翠手把手教小宝宝敲打竹竿

      土家竹竿舞还有简便易行,具有广泛适用性。不受场地、时间限制,田间地头、屋场、路边皆可;时间可长可短;乐器除了土家手鼓和小锣,也可取方就便,灵活处理,在山野田间,敲石击木可当鼓锣,扯片木叶可伴奏。

小宝宝们跳“十字舞”

      如今,在万美翠的大力推动下,土家竹竿舞影响越来越大,受众人口越来越多。四年多来,不光是千名幼儿学会“土家族竹竿舞”,而且还将传承范围覆盖到武陵源区其他乡镇,以及周边的慈利县、永定区的土家族集聚地和部分幼儿园。乐乐幼儿园先后评为“武陵源区优秀民办学校”、张家界市“传统文化教育特色幼儿学校”,2018年还被湖南省非遗促进会授予“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示范基地”称号。万美翠本人也先后荣获获得心理学高级职称、家庭教育高级讲师、省市优秀共产党员和模范教师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