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邮箱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电脑版       手机版
合作成功
飞扬在慈利乡村的醉美硪歌
来源:原创 | 作者:黄国军 | 发布时间: 2024-05-15 | 1359 次浏览 | 分享到:

慈利县高峰土家族乡康家坪,有七个自然村。这是一个四面环山、西高东低的狭长高山盆地,一条笔直的人造溪沟,将这个微型平原自西向东切为两半。在云雾缭绕的时候,俯视康家坪,它就像一艘在云海里航行的大船。

五月的康家坪,漫山遍野郁郁葱葱,苍翠欲滴。这里空气清新,沁人心脾。也许是海拔较高的缘故,四季更替的脚步在这里好像慢了下来,似乎还停留在春季里——春意浓浓,春水盈盈;西端的茅庵水库碧波荡漾,四周青山倒映水中。这里独特的小气候,让它比外面的世界慢了大半个季节的节奏。

慈利县委书记侯铁夫(前右1)在三官寺土家族乡株木岗村壮举演艺剧场听取汇报。黄国军摄


这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一六四五年秋,大顺军高级将领李锦,以野拂和尚的身份隐居此地。在这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中,出现了“千名武僧只习武、不念经”的壮观场景。尔后,野拂率众武僧,在康家坪最西边始修古茅庵水库,后造万圣宫。随后披荆斩棘,垦荒造田,硬生生开出了一个稻浪滚滚的粮仓。

野拂率领南下的几十万大顺军将士,一夜之间散落民间,隐姓埋名,在慈利、常德一带围湖造田、开荒为耕,休养生息。野拂游走各地,打硪号子四处传播。这是继公元前二二一年楚平王之孙白胜,在慈利县修建白宫城之后,打硪号子再次在溇澧流域响起,形成持久的传承高潮。

  大顺军为什么来到慈利?几十万大军一夜之间不见踪影,吃什么、穿什么?这是困扰大顺后期历史研究者的一个谜题。现在这个谜题在一本谱书里找到了答案。据慈利鲁氏族谱记载,早期投奔闯王的大顺军慈利藉将领鲁国道,奉闯王之命,先期回到慈利开垦万亩军田,生产、筹集军粮。鲁国道是一个著名武士,耍一把七十五斤重的大刀。这把大刀早先收藏在沅陵县文化馆,后因行政区划变动,鲁国道故里划归慈利,鲁氏族人取回大刀。遗憾的是这把大刀,在大炼钢铁的年代被融化了。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全国兴修水利的热潮中,慈利县在漫长的三十多年里,举全县之力修建大中小各型水库一百余座,山塘一万多个。在那个火热的年代,打硪号子在各个水库工地响彻云霄,气震山河。这次传承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高峰土家族乡茅庵水库《慈利打硪号子》拍摄现场。汪超摄


茅庵水库就是这百余座水库中的一个小一型水库,而今是乡直机关和周边村民的饮水之源。在百废待兴、缺吃少穿的时代,为了加快工程进度,当时的公社党委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劳动竞赛,在“为子孙造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鼓舞下,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党、团员和劳动模范。在崇尚劳动光荣的伟大时代,历经三十多年,治理溪沟六余公里,山洪冲刷的一千二百多亩沙滩被改造成良田。茅庵水库容积不断扩大,创造了三千多亩旱地变稻田,而且旱涝保收的奇迹。在茅庵水库和治溪造田工地,打硪号子响彻了三十多年,康家坪成为打硪号子的传承地。

到目前止,全县搜集到有曲谱的打硪号子有一十五种之多,其中一种主流号子相传为野拂所创。这个号子领号优雅,和号高亢,南北艺术元素融合特征明显。一般劳动号子大都是四二拍,而这个主流号子是四四拍。像这种有作者、有故事、有明晰流传区域的劳动号子,举世罕见。

全国打硪号子千百种,慈利的打硪号子独树一帜。在茅庵野拂隐居时期,文化生活极度匮乏,由其衍生出来的号子围鼓、号子对歌、号子戏、号子民俗和号子酒令五种艺术形态,一直尘封在康家坪,不为外人所知。

高桥镇枧潭村打硪代表队队员练习打硪。谭凡初摄


随着打硪号子成为省级非遗项目,其衍生出来的五种艺术形态也走出康家坪,渐渐根植在全县人民群众的生活之中,成为红白喜事中人们喜闻乐见的表演内容。当年在茅庵水库工地的打硪比赛,打硪号子传承团队已经将其升华成农民体育比赛项目。到目前止,已举办四次大型比赛活动,比赛流程、比赛规则通过实践检验,已基本成熟完善。从发展趋势看,这个大众体育项目有望成为慈利县乃至张家界市的体育旅游支柱。

在康家坪,打硪号子就像土家米酒,浓香绵柔,后劲十足。

随着打硪舞曲的旋律,打硪号子在溇澧大地广为传播,再次成为人们在共同富裕路上努力奋斗的精神力量。高桥镇枧潭村二0二一年五月代表镇政府参加打硪比赛以后,村党支部书记莫正英,以打硪比赛代表队为基础,把打硪比赛体现出来的团结协作、奋发向上的精神,升化成村里的文化软实力,组织打硪代表队成员和党员、组长一起,以义务劳动的形式,将全村无人耕种抛荒的四百多亩水田、旱地,实行集体耕种,其劳动果实扩充村集体经济。

在油菜成熟的五月,枧潭村民在打硪号子的吸引下纷纷加入义务劳动大军,收割油菜,种植庄稼。打硪号子随着美丽的甘溪沟清冽的溪流,缓缓流淌,贯穿全村,为土地广袤、人烟稀少的枧潭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非洲朋友体验打飞硪。冯琳摄


在枧潭,打硪号子就像高粱酒,纯正刚烈。喝一碗顿生万丈豪情,陡添几分英雄气。

零阳街道七丛村有一个叫张兴次的老人,今年七十多岁。上世纪七十年代,他在赵家垭水库工地上,一度成为全县打抬硪的明星硪手。他传承的几近失传的“天女散花”打抬硪形态,姿态优美,互动感强。在村党支部书记朱允平的支持下,不仅拍摄了专题传承视频,还参加了张家界市第七届全运会打硪表演赛。在七丛村,打硪已经成为人们强身健体、快乐出汗的一种锻炼方式。

村党支部书记朱允平,希望这种失去生存土壤的活动,能够走进群众生活,在农闲时节玩一玩,练一练,回味过去的岁月,传承那种勇于克服一切困难的无畏精神。

在七丛,打硪号子就像葡萄酒,诱惑难拒。喝几杯粉红上脸,幸福满怀。



七丛村打硪代表队组织飞硪练习。黄国军摄


江垭镇细茅坪村是一块神奇的土地。这里流传的五种打硪号子,仅局限在这弹丸之地,其他地方闻所未闻,占全县打硪号子种类总数的三分之一。主要传承人陈目英,虽然年过七旬,打硪号子张口就来,号词生动有趣,撩动人心。在细茅坪走一走,山上山下,田间地头,打硪号子随处可闻。

这是一个封闭、窎远的山村,村民原本缺乏致富的自然条件。许多年前,在老村党支部书记钟昌政的率领下,用打硪号子活跃村民的文化生活,用打硪劳动竟赛的团结协作精神,引导村民共同创建烤烟生产品牌,鼓励村民互助互帮,科学种烟。通过全体村民的长期奋斗,最终成为全县重点示范村。而今,全村存款上百万元的农户占全村总户数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六十的年轻人走出山村自主创业,各有所成。一个号子,一片金叶,让细茅坪彻底改变了贫穷落后的旧貌,走上了富裕之路。

在细茅坪,打硪号子就像陈年老酒,香气四溢。倒一碗浓香飘散,诱人自至。

细茅坪比赛现场。黄国军摄


高峰土家族乡龙泉村退休教师、共产党员谭凡初,年近七旬。他在传承打硪号子的过程中,深深感到新中国建立以后的前辈们,在当家作主的豪情鼓舞下,为了建设祖国,造福子孙,一代人做了几代人的事。随着时代的变迁,尚在人世的前辈们,本应安享晚年,而今却成了留守老人,有的渐渐失去自理能力,生活已经不能完全自理,甚至很难吃上一口热饭热菜。

他在老党员们的支持下,组建老年协会,开办老年食堂,以每餐五元的价格,为老年村民提供比较丰盛的中餐。没有钱请炊事员,他就自己当大厨。没有经费买东西,就用自己的退休金补贴。让人感动的不仅仅是他的奉献精神,更重要的是他和老党员紧紧团结在一起,用自身微弱的党性光芒,汇聚成一盏灯,照着全村老年人的夕阳生活。

在龙泉,打硪号子就像糯米酒,浓厚香甜,喝几杯晕而不昏,几分满足,几分惬意。

龙泉村老年协会重阳节活动现场。黄国军摄


三官寺土家族乡株木岗村有一个投资上亿元的招商引资项目。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个项目是打硪号子团队招来的,堪称文旅融合的样本。在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支持下,打硪号子团队三次北上内蒙古,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从会议室到餐厅,从旅途到景区,打硪号子如影随行。“土家文化有点味,号子酒令满天飞。湘蒙交汇大青山,鹿城共饮酒一杯。”在餐桌上,号子酒令的艺术魅力,最终打动了投资商。地方文化的无穷魔力,促使他们下定了投资的决心。

这个项目正在紧张的施工之中,大部分演员已经开始排练,打硪号子作为地方文化元素,又在剧场响起。一台气势磅礴、精美绝伦的马战剧,即将呈现在世人的眼前。

在株木岗,打硪号子就像茅台酒,适宜摆在湘蒙文化交流的盛宴上。

打硪号子是一种文化符号,是一个时代的记忆。它体现的是劳动之美、团结之美、生活之美。喊几段打硪号子,人就多了几份豪情,就会充满一种神奇的力量。2023年,慈利打硪号子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非遗项目。

五月的乡村,回望是春天,向前是金秋。


撰稿  黄国军

审核  熊文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