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邮箱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电脑版       手机版
合作成功
三十余载著力作——精读《张家界市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概览》所感
来源:原创 | 作者:罗建辉 | 发布时间: 2022-05-16 | 2024 次浏览 | 分享到:

      最近,我仔细阅读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于2021年出版的精品力作《张家界市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概览》。《张家界市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概览》的作者运用民族史学、文化人类学与民俗学的基本原理,参考张家界市历史文献、考古资料和田野调查材料,从纵向上追溯张家界市土家族、苗族、白族、回族四个世居少数民族的历史源流,从横向上描述张家界市土家族、苗族、白族、回族四个世居少数民族的现实特点,使得《张家界市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概览》成为学术界第一本整体研究张家界市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社会科学著作。我读此新书后,感慨万千,由衷敬佩该书作者之一戴楚洲先生。


      唐代诗人杜甫诗云:“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宋代史学家司马光亦说:“学者贵于行之。”1985年,在常德师专进修的慈利县委统战部副部长卓尚渊嘱咐其学友戴楚洲钻研湘西北民族史。于是乎,戴楚洲树立研究民族学的理想,经常呆在大学图书馆查阅正史和学报,并在《常德师专学报》发表《明初土家族覃垕起义初探》等学术论文。次年,青春焕发、学有所成的戴楚洲从大学毕业以后,被慈利县委分配到县民族调查办识别少数民族成份。从此,戴楚洲从事民族研究卅多年,坚持“学以致用”,联系湘西北各民族实际,落实党的民族识别政策。为了实现“一本书主义”,戴楚洲跑遍了本地的图书馆和书店,翻越了本地的土家乡(镇),考察了土家民居,鉴赏了土家文艺。慈利县民族事务委员会成立以后,戴楚洲多次向湖南省委、省政府及省民委汇报慈利县民族成份识别工作。戴楚洲在1991年结婚次日,还没“回三朝门”,就赶到县民委办公室为省民委领导拟写慈利县识别土家族成份汇报材料《慈利县土家族概况》。次年仲夏,他们的小孩出生以后还没“洗三”,戴楚洲又赶到县民委办公室为省民委专家拟写慈利县识别土家族成份复查材料。省民委专家通过两次实地考察,发文批准慈利县30多万人为土家族,完成历史使命。2006年,戴楚洲被张家界市委任命为市民委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以后,发挥所学民族学专业特长,分管民族研究工作,邀请湘西北土家族学者撰写《湖南土家族风情》。戴楚洲忍受胃痛等疾病折磨,日夜撰写书稿。2010年,岳麓书社出版长达34万字的《湖南土家族风情》一书。在从事民族研究卅多年期间,戴楚洲刮垢磨光 ,多年磨练,持之以恒,孜孜不倦,共在报刊杂志发表民族研究论文和民俗散文300多篇,并把这些文章分门别类整理成为《张家界市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概览》一书,筹措经费,历经磨乱,费时卅年著成一书,辛辛苦苦写一辈子,写出了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书籍。该书长达45万多字,记述了张家界市世居少数民族土家族、白族、苗族和回族的历史与文化,可谓填补张家界市民族研究空白之作,为促进张家界市文旅融合发展和建设富有文化底蕴的旅游目的地提供理论支撑。


      《张家界市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概览》》一书分为民族历史和民族文化两篇,篇目清晰,结构合理,表述规范,逻辑性强,观点新颖,论据充足。不仅立得住,而且传得下去,是一部具有理论性、权威性、实用性、可读性的民族史与民族学的学术著作。该书上篇把民族历史分为先秦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唐宋时期、元明清时期阐述,突出张家界市境内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主题;通过阐释张家界市境内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等方面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体现了各民族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特别是该书作者在张家界市土家族族源问题上提出了独到的创新观点,认为先秦时期张家界市境内已有濮人、巴人、楚人等古代民族杂居。在长期的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张家界市土家族是以“濮人”为主体,逐渐融合巴人、楚人等其他古代民族而形成的人们共同体。该书作者还理清了历朝历代张家界市境内建置沿革,论述了秦汉时期张家界市境内农民起义的原因及其影响,梳理了元明清时期朝廷在土家地区设置土司机构和卫所机构的始末,阐明了元明清时期张家界市境内白族、苗族和回族的来源。该书下篇民族文化体现了张家界市境内各民族的现实特点,分为文学艺术、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生育习俗、婚姻习俗、丧葬习俗、传统节会、民间礼仪、宗教信仰、教育事业和医药文化等章,描述细腻,情趣盎然。该书作者认为元明清土司时期,土司衙署雕梁画栋,飞檐翘角。近现代以来,在土家传统建筑转角楼基础上,吸收汉族的马头形封火墙和四合院等建筑技术,使土家族建筑类型更为完备。该书作者涉猎姑表婚、姨表婚、转房婚、填房婚、招郎婚、交换婚等婚姻形式,介绍了求婚、订婚、拜年、结婚和回门婚姻礼仪五大程序。该书作者展现了土家先民创造的摆手舞、跳丧舞、铜铃舞、梅嫦舞、高煌灯、泼水龙、板板龙灯、龙灯舞和狮灯舞等舞蹈,追溯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八牛王节、土家族女儿会、六月六晒衣节、七月半吃新节和土家族过赶年等民族节会的来历。

      《张家界市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概览》》一书附录部分选录了张家界市境内的土家姓氏、民间歌谣、民间故事、优美诗词、散文名篇和土家语言,资料翔实,具有文化价值。其中,所录土家族语言极为罕见,使人耳目一新。土家族人称自己的民族为“毕兹卡”,称自己的语言为“毕兹萨”,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土家语支。永定区罗塔坪乡、慈利县岩泊渡镇、桑植县陈家河镇以及瑞塔铺镇等地曾有成千上万名土家族人说过土家语句子;慈利县溪口镇和永定区温塘镇茅冈村等地土家族人能用土家语哭嫁、唱山歌;张家界市境内保留了索溪峪和车架山等上百个土家语地名。如慈利县岩泊渡镇土家老汉向顺安所唱土家语民歌为:“阿大必必戊卡早,戊必笼子杰砸岔;戊那卡勒嘎那窝,搓列闲萨日他夺。”其汉语意思是:“小姐姐,守牛去,牛笼头,手握好;守守牛来背背柴,家里事情不要做。”土家学者孟祥福所唱土家语情歌具有生活气息:“台比阿大乞布日,阿矮乞布捏郎谢;阿大之格洞理嘎,阿矮色拉捏郎日。”其汉语意思是:“对门大姐种黄豆,小弟有种给你丢;大姐在前挖窝子,小弟在后丢种子。”

      可见,《张家界市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概览》书稿符合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符合张家界市少数民族的历史,符合张家界市少数民族文化的实际,是本长期钻研而著成的民族研究规范著作。《张家界市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概览》一书为张家界市128万名少数民族提供了科研证据,弘扬了张家界市少数民族历史文化。

      中国著名作家鲁迅曾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当我捧读乡党戴楚洲送我的《张家界市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概览》后,觉得这句名言适用戴兄等人写的这本厚重的书籍。戴楚洲把笔触锁定张家界市境内的世居少数民族土家族、白族、苗族、回族,追寻不息,探索不止。戴楚洲从小接受武陵山区地域文化熏陶,民族性的乡音、乡情都以各种方式介入作品,影响他的作品情韵。知名作家莫言说过:“艺术的真正生命就在于对个别具有民族性的乡土气息的特殊事物的掌握和描述”。戴楚洲将文本叙述定格在张家界市本土,进而对其民族文化进行挖掘,浓缩成为独具民族特色的湘西地区乡村模板。戴楚洲秉持“一本书主义”,花了很多功夫,尤其在观点考证、史料选取上,该书是可当作史志看的,可以称之为一本随乡入俗、雅俗共赏的张家界市民族文化教材。

      (作者系张家界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张家界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更多资讯在创业发展网http://www.cy179.net